坐落于嘉興海寧市的古鎮長安,運河的水流淌千年,滋養著魚米之鄉;曾經,浙絲一廠機器的轟鳴聲晝夜不息,織就絲綢重鎮的輝煌。
長安司法所,有一位特殊的“繅絲人”——她不是用絲線,而是用真情與智慧,穿梭于鄰里街坊的千頭萬緒中,將一個個難解的“心結”抽絲剝繭,編織出和諧的鄰里畫卷。她就是義務調解36年,被居民們親切喚作“金阿姨”“老舅媽”的金星。
六十出頭的金星阿姨,是土生土長的長安人。她的青春歲月,是在赫赫有名的浙絲一廠(浙江制絲一廠)度過的。轟鳴的車間,飛旋的絲錠,成千上萬縷纖細潔白的絲線在工人們的手中纏繞、并合、牽引、成筒。
“絲綢這行當,最怕斷頭、疙瘩?!苯鸢⒁袒貞浀?,“一根絲斷了要馬上接上,一團絲亂了要耐心解開,容不得急躁?!边@份在“絲都”龍頭企業里磨煉出的耐心、條理性和解決問題時的沉靜心態,如同經年的蠶絲,浸潤了她的品性,成了她日后從事調解工作的寶貴底色。
在長安鎮虹橋社區,居民們有個共識:“有疙瘩找金阿姨”?!八拖裎覀兩鐓^的老舅媽!說話在理,辦事公正?!鄙鐓^書記何建石這樣評價。金阿姨是我們社區的老居民,也有很多昔日同事,大家都愿意聽她,從青絲到華發,金阿姨的調解工作室幾乎成了社區的“小法庭”——從婆媳間的一句拌嘴、鄰居為了幾寸院墻的爭執,涉及老舊房屋征遷補償、物業管理的尖銳矛盾,甚至是棘手的財產糾紛……這些家長里短的“千頭萬緒”,在金阿姨這里,總能找到破局的“線頭”。
近年來,長安鎮推進城區有機更新,這本是惠及百姓的好事,卻因老城區房屋涉及人口多、關系復雜,滋生出不少矛盾。三年前,金阿姨接下了這份艱巨的任務,其間成功調解糾紛211起,成了舊城改造中的“穩壓器”。
在一起老舊房屋征遷補償案中,兩兄妹因補償款分配問題爭執不下,甚至撂下狠話:“寧可法院判,也不讓對方好過?!苯鸢⒁虜荡螠贤o果后,不再直接沖擊利益分配的核心矛盾,而是上門話家常,一次她誠懇詢問當事人:“你對我工作有沒有意見?”對方坦言:“金阿姨,您耐心真好,講的話也在理?!辈蹲降竭@一信任后,金阿姨順勢引導:“既然信得過我,不如各讓一步?我保證讓另一方也退讓。這樣僵著既傷了兄妹情分,還耗費心力?!痹诮鸢⒁炭嗫谄判牡貏裾f下,終于讓劍拔弩張的兄妹放下心結,最終達成了雙方都滿意的調解協議。
金阿姨還是長安鎮“范大姐公益”的志愿者,在各種志愿活動中總能看到她的身影,談起與公益的結緣,“調解像排水渠,公益是蓄水池。"她這樣形容雙重身份:"把糾紛里的怨氣疏導出去,再用助人的快樂把心里填滿。這是我的‘能量守恒’,也是自我調節的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