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北侖區大碶街道老城灣村的茶咖風物館里,茶香裊裊。90后店主葉茂升剛放下茶杯,便招呼圍坐一桌的青年創客和社區網格員,“來,咱們接著聊怎么用AI讓研學路線更有趣?!笔謾C旁攤開的“九峰山研學地圖”手稿,記錄著這場討論迸發出的靈感。這樣熱氣騰騰的議事場景,在大碶街道早已司空見慣。
“以前村里開會是長輩‘專場’,年輕人插不上話?,F在不一樣了,我們的點子真能變成現實!”返鄉大學生王夢雨在“青年議事會”上的感慨,道出了這場靜水深流的治理之變。
平臺活了,村民成了“當家人”
看著茶咖館里年輕人熱烈討論的景象,老城灣村的村民李大爺起初直搖頭:“村里大事,咖啡館里能議出個啥名堂?”然而,當幾個月后,青年創客們在這“茶咖說事點”提出的“盤活閑置山地建露營基地”金點子,經過多方合力,真的變成了村頭那片熱鬧非凡的營地,還讓村集體月增收數萬元時,李大爺徹底服氣了,“這幫后生腦子活,和我們這些老家伙想法一碰,路子更寬了!”
“銀發智慧”與“青春力量”在同一個平臺上交融互鑒的場景,正是大碶街道九峰山片區創新搭建多元議事舞臺的生動縮影。面對轄區涵蓋8個行政村、3個經濟合作社、4個居民小區,地域廣、居住散、訴求雜的治理難題,街道黨工委以黨建為軸心,打破了身份、年齡和地域的藩籬,將村民代表、青年創客、黨員干部、鄉村能人、企業代表、社會組織代表這六股力量緊緊擰在一起,共同成為鄉村治理的“當家人”。
每月10日的固定議事日,成為大家最期待的“說事日”。但議事地點卻從嚴肅的會議室挪了出來,延伸至飄著咖啡香的茶咖館、傍晚納涼的村居小院、綠草茵茵的公園草坪,甚至掛滿果實的葡萄架下。
“茶還沒喝完,我的建議就被記上清單了?!痹诰欧鍍和r場,農場主理人張旭斌看著掛滿枝頭的西紅柿,笑得合不攏嘴。他坦言,以前總覺得村里事輪不到自己插嘴,現在自己卻成了議事現場的“積極分子”。像他這樣從“沉默觀望”到“搶著發言”的村民越來越多,角色轉變的背后,是參與感和獲得感的提升。
閉環通了,“金點子”結出“甜果子”
“上周群里剛反映兒童公園下雨天泥濘不堪,這周就看到鋪新草坪了,網格員還專門微信回訪。這速度,真沒想到!”青年創客梁昌英驚喜地說。
梁昌英的經歷并非個例,議事平臺搭建起來,關鍵還要讓村民的“金點子”開花結果。為此,大碶街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閉環。
這套由六方共商建立的“收集—梳理—協商—反饋—評估”機制,將話語權真正交到群眾手中:網格員通過“一格兩群”、巡查走訪收集訴求,形成“動態清單”;每月10日提交“六方共議”黨建聯席會議,由村民代表、青年創客等共同商議,按“緊急、常規、長期”分類標注,明確責任方與解決時限,再到落實后的及時反饋和滿意度評估。這套環環相扣的機制,確保了“村民說事”不是走過場。“我們既是訴求提出者,也是方案決策者,這種當家作主的感覺,讓我們更愿意為這片土地操心出力?!绷翰⒏锌馈?/p>
此前,針對青山村“傾合宴會中心缺草坪婚禮場地”的訴求,議題上會當天即被定為“常規需聯動”事項。閉環機制迅速啟動,短短3天,就成功“撮合”了城灣村的“樂馭馬術露營基地”,創新推出“婚慶+露營”套餐,滿足新人浪漫需求的同時,直接帶動兩村農戶月均增收3000元。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村民提出盤活閑置山地,很快便整合資源建成露營基地,帶動村集體月增收5萬元;反映節假日兒童公園停車難,不到一周就有停車管理員上崗服務。
高效務實的機制,讓治理效能顯著提升。九峰山片區矛盾調解量下降近三分之一,群眾滿意率直逼98%。更可喜的是,議事桌上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正轉化為鄉村發展的強勁動能。城聯村的福碶村咖館里孵化的“文創手工+簡餐”套餐,吸引城里人紛至沓來;直播助農讓山貨漂洋過海;青年創客設計的研學路線帶火了果園和農家樂……
僅從“說事”中誕生的21個項目,就創造了80多個家門口的就業崗位,讓片區集體經濟增收的鼓點越敲越響。如今,九峰山片區村集體經濟已突破2000萬元,青年創業帶動就業超百人。
監督硬了,“陽光評議”擦亮金招牌
“議事說得好,更要辦得實、評得真!光聽臺上說沒用,得看臺下干得咋樣。”老黨員、片區監督員張福昌在每月黨建聯席會議的“挑刺”環節總是直言不諱。這次,他緊盯的是“山之語云莊小區垃圾分類智能柜清運不及時”的問題臺賬,追問整改進度,責任方負責人被問得“紅著臉”當場表態。張福昌的較真,正是大碶街道為“村民說事”注入公信力的“陽光評議”機制的生動體現。
為了讓平臺持久保鮮,街道織密了線上線下融合的“說事服務網”。線上,“智治九峰”平臺無縫對接網格群。網約車司機王師傅咨詢子女“積分入學”,當天即被納入幫扶清單,3天完成全流程申報指導。線下,“茶咖點”“草坪會”“田間農事點”遍地開花。青泰果園葡萄架下,農技員和果農蹲著議技術,讓“妮娜皇后”提前30天搶“鮮”上市?!霸贫俗h事直播間”更是跨越山海,海外鄉村達人視頻連線獻策,不僅解決楊梅蟲害,還牽線海外訂單。
當然,便捷的參與只是基礎,確保“議必行、行必果”才是核心。
為此,大碶街道建立了“月月督辦”與“年終總評”雙重評議機制。每月九峰山片區聯席會上,六方代表不看成績專翻“問題臺賬”,復盤直指關鍵,倒逼責任方加速整改,確保事事如意;年終則由村民代表、老黨員、鄉賢組成的“群眾評議團”進行大盤點——事項完成度、實際效果、群眾滿意度,一項不落。評議結果不僅掛鉤干部考核績效,更在村務欄“曬”得明明白白:大到集體經濟項目進展,小到“愛心食堂菜譜更新了幾次”“新劃了多少停車位”,細節得分一目了然。“干得好不好,老百姓心里的秤最準。”張福昌看著公開欄里詳實的評議報告點頭贊許。
2025年上半年,這種動真碰硬的評議,推動解決了17件群眾評價“一般”的訴求,優化了3項辦事流程?!按迕裾f事”這塊金字招牌,在一次次“陽光晾曬”和“群眾閱卷”中,被擦拭得愈發锃亮。
旗幟紅了,“說”出民心所向
“阿婆,這幾天梅雨季,屋里漏雨沒?”黨員孫露像往常一樣,來到她結對的獨居老人張阿婆家, 一句家常話,牽出了張阿婆老舊房屋雨天滲水的煩心事。孫露蹲下身仔細查看,掏出隨身攜帶的“說事記錄本”,不僅畫下漏水位置,還拍下照片備注“廚房頂部滲水,需檢修防水層”。當天下午,孫露就將訴求上報網格黨支部,支部立刻聯動片區“自家人維修站”現場維修,困擾張阿婆半月的漏水問題徹底解決。
在九峰山片區,像孫露這樣的“說事聯絡員”有100名,每名黨員結對1戶群眾,每周上門“聽事”不少于1次,把村民的“煩心事”變成“議事清單”上的“必辦項”。
黨組織的力量不僅體現在聽民意上,更在強大的整合能力上:盤活62處閑置農房山林資源,聯動高校孵化“鄉村主理人”20余名;設立“鄉村更新基金”反哺人才培訓;聯合200多家企業打造“共富工坊”8個,帶動5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黨建引領為“村民說事”注入了最堅實的保障。
茶香依舊,村貌日新。大碶街道創新的“村民說事”模式,以黨建為軸心,依托線上線下融合的“四維陣地”,廣納“六方主體”民聲,通過科學分類、精準交辦、高效落實形成“五步閉環”,借力“雙軌評議”機制確?!白h必行、行必果”,最終實現民聲驅動治理、資源變資產、點子變收益的“三變”實效。這套機制正從“一隅新景”綻放為“全域風景”,扎根泥土,依靠人民,真正“說”出民心所向、“議”出治理良方、“干”出共富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