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轟鳴的工業園區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獺不時出沒——這不是科幻電影里的場景,而是舟山金塘島上的真實圖景。
作為“中國螺桿之鄉”,金塘島上既有400余家螺桿廠,又承載著千億級產業園區,這里廠房林立、吊臂如林。與此同時,水庫中水獺嬉戲捕食,灘涂上招潮蟹群爬出蜿蜒紋路,白鷺掠過李花盛放的果園,構成了一幅工業文明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奇幻畫卷。
在傳統認知中“水火不容”的工業與生態,為何能在這里完美相融?答案,藏在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區分局金塘派出所的創新實踐中。
生態警務:
讓工業與自然“握手言和”
近年來,島上工業企業發展迅速,少數低產能企業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形勢日趨嚴峻。定海公安以“全域生態警務”破題,在工業島上織起一張“水陸空”三位一體防護網。
清晨,生態警長馬穎杰帶著“民間河長”登上巡邏艇,開啟了一天的生態巡邏工作。18艘這樣的藍色小艇穿梭于工業區河道,打撈垃圾、監測水質,企業排污口更是重點“盯梢”對象。去年,河道監控系統曾捕捉到某企業違規排污的異常情況,民警聯合環保部門迅速展開檢查,從采樣到鎖定證據僅用了不到1天時間,隨即該企業被責令停產整改并罰款。“現在,總排口的水比過去清多了!”林大伯豎起大拇指笑道。
空中,高空鷹眼與數十個高清攝像頭組成“天網”,晝夜守護著園區每個角落;陸上,金塘派出所5名女警組成的“生態娘子軍”每日巡護3500畝金塘李果園。今年3月,果農陳大爺的李樹剛結花苞,附近農田噴灑的除草劑隨風飄向果園?!吧鷳B娘子軍”巡邏發現后,立即沖上前制止,并協調相關部門劃定農藥噴灑隔離帶?!斑@些李樹是咱的‘搖錢樹’,多虧警花們救急!”陳大爺摸著新結的青李感慨。
據統計,去年金塘派出所累計制止偷摘青李、焚燒秸稈等行為52次,清理非法狩獵工具18件,救助獐、貓頭鷹等保護動物28只。
這個工業島正悄然變身“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護航企業:
從“矛盾洼地”到“共治高地”
生態保護要做減法,企業發展則要做加法。面對園區106家企業、8000余名務工人員帶來的治理難題,金塘派出所將“矛盾化解在流水線上”作為突破口。
走進北部新材料園區共治警務站,大屏幕上跳動的“智護金塘”駕駛艙正實時分析著人員軌跡、考勤數據等。這套由定海公安自主研發的系統,已成為破解勞資糾紛的“金鑰匙”。
去年7月,某公司與分包商因施工天數的認定差異爭執不下,60萬元工程款懸而未決。民警在警務站調出“金智碼”務工人員庫中考勤記錄,通過比對施工日志、打卡數據及監控畫面,精準還原每人每日工時。原本要鬧上法庭的糾紛,在數據鐵證下7天內調解成功。“過去扯皮好久是常事,現在靠‘數字判官’說話,大家都服氣!”公司負責人坦言。自該系統運行以來,園區勞資糾紛化解周期從28天縮短至7天,涉企訴訟案下降35%,企業安心投產、工人踏實干活。
在警務站的“老海說和”調解室內,這里沒有正襟危坐的談判桌,取而代之的是鄉音繚繞的茶席——88名來自河南、安徽等地的“警務群賢”,用鄉情紐帶解開老鄉心結。去年年底,兩名安徽籍工人因腳手架分配問題大打出手,民警請來安徽老鄉老李。一杯熱茶下肚,鄉音未改的老李拍著胸脯:“咱安徽人在外要團結,傳回老家多丟人!”3小時推心置腹,當事人紅著臉握手言和。這種“點單調解”模式讓98.6%的矛盾糾紛就地化解,不少外地務工人員感慨:“聽到家鄉話,氣就先消了一半!”
金塘島的治理智慧,不僅在于守護青山綠水,更在于激活每個普通人的共治熱情。曾經的社區矯正對象王某,如今是園區反詐宣傳隊的積極分子,他結合自身經歷參與反詐宣講,讓工友們聽得入神?!瓣柟夥e分”制度下,數十名企業員工通過參與巡邏、調解糾紛來賺取積分,兌換的超市代金券成了“榮譽勛章”……
夜幕降臨,工業園區燈火通明,河道中水獺銜魚躍出水面的剪影,與車間玻璃上流轉的鋼花光影交織。在這座工業島上,藏藍警色繪就的不僅是平安底色,更是一條“產城人”與“山水林田湖”共生共榮的共富新路。你看,水獺們早已“用腳投票”——它們選擇在此安家的那一刻,便為這片土地投下了最珍貴的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