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記者從省消保委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全省消保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48324件。經專項分析上半年商品和服務領域投訴的新問題、新動態、新趨勢,網游、教培、智能產品、短視頻帶貨和旅拍成為投訴熱點。
網絡游戲成投訴“重災區”。上半年,消費者投訴反映的問題主要有:未成年人充值退費難;游戲賬號無故被封禁或限制部分功能;產品宣傳“名實不符”等。消保委提醒家長應加強對未成年人手機等電子設備的管理,并保管好支付密碼、身份證號碼等重要信息。
教育培訓投訴居高不下。消費者投訴反映的問題主要有:誘導消費者超過法律規定金額預付充值;刻意隱瞞分期貸款的真實利息、逾期風險、違約責任等重要信息,以“低利率”“零首付”誘導消費者辦理分期貸款;打著“速成”“保過”旗號的部分成人培訓教學質量難達預期。消保委提醒消費者理性消費,不要輕信培訓機構“包過”“三天速成”“躺著賺錢”等宣傳話術;在簽訂合同時要明確課程名稱、課時數、授課教師、上課時間、退費標準等內容。
智能產品頻遭吐槽。消費者投訴反映的問題主要有:部分智能產品頻頻出現質量問題,或者宣傳的某些特色功能有時無法正常使用;借“以舊換新”、特殊補貼政策之名,不履行商品的“保價責任”,甚至借機銷售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產品等;利用“零抵押”“低月租”的噱頭吸引年輕群體以高利率租用電子設備;售后服務不盡如人意。消保委提醒消費者應選擇信譽良好的正規品牌和銷售渠道,參與“以舊換新”“國家補貼”等各類活動時,要仔細查看商品退換、保價等規定有無特殊條款,避免資金損失。面對“以租代購”等新型消費模式,下單前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明確租賃費用、租賃期限、提前解約條件及逾期費用等規定。
短視頻帶貨問題多發。上半年短視頻帶貨引發的投訴呈現增長態勢。主要問題有:部分商家利用AI技術仿冒名人、網紅或制作虛假場景,誘導消費者點擊進入直播間;在短視頻中引導消費者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進行交易,特別是老年消費群體頻繁遭遇場外交易陷阱,脫離平臺監管后“錢物兩空”;收到的商品與短視頻或直播中展示樣品存在巨大差距等。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短視頻或直播中要仔細觀察主播的微表情是否自然、聲音和口型是否同步、是否出現人物或背景模糊扭曲等異常畫面;對異常低價或反常促銷行為保持警惕;不輕信主播引導至微信、QQ等社交平臺的交易要求,堅持在正規電商平臺內完成支付。
旅拍消費亂象叢生。消費者投訴反映的問題主要有:部分商家以“全包服務”“無后期消費”的幌子吸引消費者,實際許多費用需另行支付;為了降低成本,在攝影師水平、設備質量、拍攝時間等方面做文章,消費者旅拍體驗大打折扣;通過各種手段誘導消費者升級套餐、購買附加產品,如高級化妝品、定制飾品等;退還定金困難重重等。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旅拍商家時要警惕以“免費”“低價”為噱頭的宣傳;可要求商家將承諾的服務內容、種類、價格以書面形式詳細列出;即使是格式合同,也可以要求對相關條款進行修改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