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沿街道位于杭州市濱江區西南部,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曾獲評“浙江省平安護航黨的二十大先進集體”“2024全國活力街道百強”等榮譽。
街道以鐵路為界,分南北兩個片區,居住群體、工商業態截然不同。南片以撤村建居社區為主,聚集拆遷安置房、小型綜合體、傳統工業。北片以城市、產業型社區為主,居住群體主要為城鎮居民,商業以大型綜合體為主。
近年來,北片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化進程提檔加速,對于街道基層治理建設提出新的要求。
2024年以來,街道全面貫徹落實杭州市“抓源促治、強基固本”工作部署要求,抓好風險源頭防控,立足事前預防、事中處置、事后鞏固三大方面,做好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為轄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
未病先治,前端提升“預防”水平
浦沿街道高校資源豐富,轄區內有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警察學院、杭州醫學院等6所高校。
高教園區人流量大、年輕群體多、電詐事件時有發生。為此,濱江公安分局打造了一套扎實的高教園區反詐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評為全省百強“反詐宣傳角(工作站)”的“反詐一條街”。
“反詐一條街”長兩三百米,位于浦沿人流量較大的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宿舍區與教學區之間,與“反邪教一條街”同為高教園區平安建設重要陣地,成為一道獨特風景。近年來,當地加強平安宣傳,高教園區電信詐騙發案數下降75%,案損值下降16.53%。
浦沿街道始終堅持以“前端防發”為治理之要,積極推廣“平安三率”科普彩鈴,提高全民平安知識知曉率和平安建設參與度;在商圈綜合體探索設立“電子圍欄”,精準投送解紛熱線;組建“巾幗宣講團”“反詐小豆丁”,以及“詐無影”律師團、“騙無蹤”警花團、“錢袋安”金融團等宣傳力量,并推出快遞網點“包裹貼”、商鋪外賣“封口貼”等,加大平安建設宣傳工作。
浦沿街道線上依托“141”平臺、110警情、信訪“民呼我為”等平臺,全口徑統計排查各種矛盾糾紛;線下以網格為單位,組織社區常規力量、執法專業力量和群防群治志愿力量,結合流動人口排查等專項行動,動態掌握矛盾糾紛。當地還建立矛盾糾紛“事件庫”,根據矛盾糾紛的性質、人員、地點、程度、頻次、范圍等維度,匯聚數據、定期濾篩,建立“紅黃綠”三色評估管理機制。2024年來,已開展5批次排查分析,將143條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
已病即治,中端提升“處置”能力
“我家樓上的住戶長期制造噪音,影響我每天的生活和休息,希望社區可以幫忙盡快協調解決一下?!贝饲?,長期飽受噪音之苦的俞先生,無奈之下找到浦沿街道偉業社區。
噪音事雖小,但可能導致鄰里關系緊張、矛盾激化。接到居民反映的問題后,偉業社區網格員立即入戶走訪,了解情況、積極溝通,第一時間現場調解糾紛,促成矛盾化解。
這只是網格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縮影。浦沿街道探索打造“格里平安”品牌,品牌名稱表達一語雙關,既在當地方言中表示“這里平安”,又有“網格平安”的寓意,不僅接地氣,更契合當下基層治理思路。
針對“基層矛盾糾紛如何處置化解”這一議題,浦沿街道通過“雁陣”培訓、比武打擂、碰頭交流等形式,鼓勵社區立足自身實際,探索個性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模式。目前,江南社區“小區夜話”“網格議事會”治理模式,華悅灣社區“三微”治理模式,偉業社區“114工作模式”,六和社區“1+3+N”“平安圓桌會”治理模式廣受好評,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水平有效提升。
同時,浦沿街道針對糾紛發生頻繁、百姓重點關心的物業管理類矛盾,專項開展“物業提檔升級”行動,破解車輛亂停、小門難進等問題,推動物業服務質量、居民“三感”雙提升。
病結根治,末端鞏固“常態”長效
“浦沿街道作為江南科學城的核心、濱江發展的新藍海,擁有企業15000余家,上市企業19家。聚集華為全球培訓中心、海創基地、金盛工業園等樓宇園區59個,大華科技、恒生電子、正泰集團等知名高新技術企業,東冠集團、富成建設、胡慶余堂等傳統強優企業,以及國際零磁科學谷、智慧新天地及智造供給小鎮等創新產業平臺?!逼盅亟值榔桨厕k負責人表示。
針對轄區內企業較為密集、創新活力度高的情況,浦沿街道掛牌成立火炬產業社區。社區占地約1.5平方公里,共有樓宇61座、企業1858家,服務人口共計3萬余人。
作為擁有36個租賃型園區的產業社區,如何在各類糾紛中摸索出自己的治理模式?火炬產業社區給出了答案。社區在企業密集分布的AI產業園和騰虎科技大廈,成立“火炬·連心橋”企業園區矛調微站,通過共享園區內部會議室、招待廳等場地,整合矛調微站的多方資源力量,為周邊企業園區提供一站式調解服務,確保矛盾問題能夠在園區內部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從而減輕職能部門調解壓力,提升園區整體治理效能。
除了企業園區,浦沿街道轄區內還有濱江寶龍城、開元廣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商業街區,僅濱江寶龍城日均人流超7.3萬,周邊治安、經濟、消費、勞資、情感等類別糾紛,成為轄區警源矛盾糾紛重要源頭。
浦沿街道聚焦“警源”多發頻發所處時間和區域特點,打破過去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模式,創新建立“一中心二崗亭三隊伍”工作機制,一中心即綜合治理微中心,二崗亭即“濱安亭”和治安崗亭,三隊伍即綜治隊伍、志愿者隊伍、矛盾調解隊伍,對各類警情糾紛、信訪訴求、投訴舉報等事項,分類分流處置,實現“商場吹哨、條線(社區)報到”,不斷完善轄區商業綜合體治理體系。
從高效處理零散矛盾糾紛到抽絲剝繭形成產業園區專屬調解品牌,從綜合體“警”“訪”源糾紛高發到形成一套完善的綜合體治理模式,浦沿街道對待“矛盾糾紛化解”這一課題,抱有“常抓不懈”的堅定態度。
平安之于發展,有如基座之于高樓。浦沿街道將多維度、全方位抓好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盯住盯牢每一件“小事”,讓平安浦沿可感更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