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指南村,千歲楓香萌發新綠,虬結枝干間垂落的紅綢祈福帶隨風輕擺。
3月11日下午,在第47個植樹節來臨之際,杭州市臨安區人民法院的法官們來到這個以“千年紅楓”聞名的村落——臨安區太湖源鎮指南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匯聚合力、共護疊翠”古樹名木保護普法活動。
指南村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古村落,村內古樹林立,現有古樹340余株,包括楓香、銀杏、柳杉等20多種稀有樹種,樹齡大多超過300年,其中最古老的已有1000多年歷史。
走進村落,上百棵古楓樹環繞村莊生長,在村落的西側,幾十棵紅楓環聚形成一個天然的林蔭廣場。樹下,簡單的幾張桌椅,便成了一個臨時的普法課堂。村民們早早地坐在樹下,等待著法官的到來。
“法官,我家門口那棵大樹也有幾十年歷史了,能算古樹嗎?”
“村里的古樹常常有人來掛祈福的物品,還點蠟燭祭拜,萬一燒起來很危險啊,該怎么制止?”
……
看見法官來了,村民們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詢問。
“如果發現破壞古樹名木的行為,可向有關部門舉報,法院將依法支持保護古樹名木的公益訴訟,共同維護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狈ü倬痛迕耜P心的古樹名木保護問題一一解答并發放相關宣傳冊。
普法結束后,在村民的見證下,現場還舉行了碳匯交易簽約儀式。臨安區人民法院、臨安區人民檢察院、淳安兩山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進行碳匯認購。本次碳匯認購,源于不久前的一起濫伐林木案件。
被告人蔡某專門從事木材生意,2021年3月購得位于杭州臨安的一片高山山林,并取得林木采伐許可證,但未辦理坐落其中的生態公益林的采伐許可。蔡某心懷僥幸地認為公益林位于高山之上,采伐后也不會有人知曉,于是超過林木采伐許可證規定的采伐范圍和期限,雇傭他人對公益林進行采伐。經鑒定,蔡某共超范圍采伐杉木715株,合計立木材積109.02立方米,造成生態價值損失近4萬元,需花費恢復費用27萬余元。
除刑事處罰外,在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中,被告人與公益訴訟起訴人簽訂調解協議,由蔡某分期賠償生態價值損失、森林植被恢復費用、鑒定評估費用等共計33萬余元。雙方約定,除鑒定費用外,蔡某賠償款均用來購買碳匯進行生態環境修復。截至目前,蔡某已分期支付賠償款9萬余元,本次交易購買碳匯753.5631噸。
當天,法官們還和村民們一起,揮鍬培土,種下楓香、銀杏等鄉土村樹數十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