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晨光灑在杭州余杭區倉前街道辦事處門口,幾名風塵仆仆的安徽老鄉,攥著一面錦旗,執意等候。他們想親手將這份心意,送給正在調解室處理糾紛的沈桂良。調解結束,錦旗展開,看到“公正調解 為民解憂”字樣,年近七旬的沈桂良滿臉笑意。
從街道安全生產、勞動保障、綜治信訪一線的“老把式”,到退休后“銀發先鋒”的領頭雁,沈桂良的人生軌跡始終圍繞“平安”旋轉?!皼]有穩定就沒有發展”是他刻入骨髓的信條。之前的公文包雖蒙塵,為民解紛的熱忱卻歷久彌香——他擔任余杭區大調解協會副會長、區“銀領護杭”老干部調解中心主任,將“老沈調解工作室”的經驗,繼續發光發熱。
千字筆記煉“真經”
走進“老沈調解室”,滿墻錦旗無聲訴說著信任與感激。桌旁,十幾本厚厚的手寫筆記整齊碼放,紙張已微微泛黃——這是沈桂良的“調解寶典”,每一頁筆記都凝結著他對矛盾癥結的剖析、對法律法規的精研、對溝通策略的打磨。從2007年到街道平安辦工作,他參與的糾紛調解已超千件;自2017年退休后工作室掛牌,他又調處各類矛盾300余件,接待咨詢2000余人次。
在街道調解員培訓班上,當這名“金牌調解員”系統講授調解心得時,臺下年輕學員專注的神情,仿佛讓他看到了當年在調解室里埋頭鉆研的自己。一名年輕調解員曾問他:“沈老師,針鋒相對的人真能握手言和嗎?”沈桂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帶他去看那些成功后的瞬間:是醫患糾紛后家屬與院方沉默卻有力的長久握手,是工傷索賠案落定時老板與工人并肩離開時悄然靠近的肩膀。
累累榮譽鐫刻足跡:杭州市十佳最美人民調解員、銀色人才領軍人物、余杭區金牌調解員、“美麗余杭人”、余杭區第六屆道德模范……這些榮譽,正是對沈桂良匠心與奉獻的注解。
情法交融破堅冰
調解的藝術,在于精準拿捏情與法的天平,更在于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勇氣。2024年盛夏,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讓倉前街道氣氛凝重。一名物業女員工不幸離世,家屬悲憤不已,認定公司負有重責且索賠訴求極高;企業方則依據合同條款,堅持責任有限。雙方分歧較大。
危急時刻,沈桂良介入。他一面聯合街道力量穩控局面;一面憑借數十年經驗精準“把脈”:既明確指出崗位資質要求的合法性及公司依規調整的合理性,又一針見血點破企業在溝通疏導上的缺失。
調解過程非常艱難。家屬沉浸在悲痛中,難以接受公司解釋;公司也承受著巨大壓力和復雜的法理情考量。沈桂良團隊展現了耐心與智慧,反復“背靠背”溝通:對家屬,他感同身受、傾聽訴求,用共情熨帖傷痛;對公司,他條分縷析法律責任邊界,更強調道義擔當和社會責任。他努力尋找體現公平正義、撫慰生者并化解怨氣的平衡點。
經過連續多輪、不分晝夜的艱苦調解,在沈桂良團隊情、理、法交融的專業引導和不懈努力下,雙方終于從尖銳對立走向理性對話,就人道主義補償達成共識。這起原本可能引發更大沖突的事件,得以快速、平穩、有效地化解,避免了悲劇之后的二次傷害。
“銀領護杭”織密網
個人之力終有窮時,沈桂良深諳此理。作為“銀領護杭”中心的掌舵人,他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構建覆蓋全區的“穩壓網絡”。他全力推動“1+12+N”工作體系落地:以1個區級調解中心為樞紐,聯動12個鎮街工作室,輻射N個矛盾突出的村社站點,讓銀發力量星火燎原?!坝砗稀薄袄像R”“徑和”“何金?!薄粋€個以老干部命名的工作室破土而出,成為余杭基層治理的“金字招牌”。
這張網在重大考驗前迸發驚人能量:多年來,沈桂良率隊變“坐診”為“出診”,深入信訪局、杭州西站、工業區,將調解桌搬到矛盾最前沿。憑借“人熟、地熟、業務熟、情況熟”的本土優勢,一年化解糾紛929件,筑牢平安堤壩。
每當結束一天的調解工作,走出調解室,沈桂良偶爾會瞥見窗玻璃映出的自己。窗臺上,那盆陪伴他多年的仙人掌,依舊倔強地開著不起眼的黃花。這黃花,如同他堅守的初心,見證著無數糾紛化解時綻放的人性微光。退休于他,不是人生的休止符,而是將半生積淀的智慧與熱忱,淬煉成守護萬家燈火安寧的“琥珀時光”。
“只要組織有需求、群眾有呼求,我們隨時出發?!边@樸素的誓言背后,是一位老黨員以銀發為弦,為余杭的和諧穩定日夜彈奏的平安序曲。沈桂良和他的“銀領護杭”團隊,正是這燈火闌珊處,最溫暖的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