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近日召開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會,指出要深化“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以縣級為重點,大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浙江早在20多年前就在全國率先探索和實踐綜治中心建設。
20余載創新發展、耕耘不息。浙江持續推進綜治中心建設,打造矛盾糾紛“終點站”,變群眾“往上跑”為干部“往下跑”,變“傳統治理”為“數智治理”,以創新探索引領基層治理“新裂變”,努力讓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理、每一項訴求都依法推進。
杭州市余杭區綜治中心大廳
探索不輟——讓老百姓有地方“找個說法”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圍繞發展“楓橋經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舉措,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孕育提供了源頭活水。
創新發展“楓橋經驗”,發源地再書新使命。2002年,諸暨市楓橋鎮建成首個鄉鎮綜治中心,開全國之先河,找到了社會治理的新抓手。此后,浙江先行實踐,在全省各鄉鎮普遍建起綜治中心。
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浙江綜治中心建設進入快車道。2018年底,全省建成11個市級、90個縣級和1368個鄉級綜治中心,建成率達100%。
破浪篤行,持續探索。2019年,浙江率先以縣級矛調中心為龍頭,全面構建“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基層治理體系,社會治理愈發精細、精準。
2020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吉縣矛調中心時指出,“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安吉縣的做法值得推廣”。而后,浙江相繼出臺規范化建設指引、質效評價體系、《加強新時代調解工作的意見》等文件,體系化標準化打造重大矛盾糾紛風險“終點站”。
2021年起,在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中,浙江各地矛調中心再次轉型為社會治理中心,以信息賦能,在護航黨的二十大、杭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無到有、從點到面;提質增效、迭代升級……
以小切口推動大治理,20多年來浙江綜治中心建設在探索中前行,編織起了一張縱橫交織、高效聯動的基層治理網絡,成為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和防控社會治安風險的重要平臺。
流程再造——“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端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向全國,成為政務服務領域的標桿。
相同的理念,能不能向社會治理領域延伸?能不能讓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
以此為目標,2019年以來,浙江在改革推進中整合部門力量和行業性專業調委會、法律咨詢、心理服務等社會力量進駐綜治中心,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著力破解群眾“不知往哪跑、來回跑、反復跑”難題。
對此,平湖市民顧大姐感觸頗深,“以前都說‘有事找政府’,我們哪里分得清什么事找什么部門?現在只要去綜治中心就對了,省心!”
規范化改造升級后的平湖綜治中心,匯集了辦事大廳、綜合服務室、家事法庭、受理窗口的“一廳一室一庭一窗口”的集中辦理平臺,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10個中心整體入駐,公安、法庭、綜合執法8個部門常駐,13個部門輪駐,打通“法—調—仲—訪—訴”矛盾化解全鏈條?!拔覀兌挤Q這里為矛調‘超市’。來處理各類問題,就像到超市‘選貨’一樣方便?!鳖櫞蠼阏f。
平臺搭起來、部門駐進來、機制建起來,全省各級綜治中心開門接待群眾,便捷、高效地服務群眾,讓群眾只進一扇門、一站解決心頭事。
目前,各地還因地制宜推動綜治中心向景區、工業園區、高教園區等重點區域延伸覆蓋,進一步便利群眾,提升解紛質效。
閉環處置——打造矛盾糾紛化解“終點站”
打造矛盾糾紛化解的“終點站”,這是浙江在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中樹立的鮮明導向。
為了將社會治理主體擰成一股繩,做到上下貫通,浙江以縣級綜治中心為牽引,在全國首創“141”基層治理體系,集成社會治理信息系統資源,實現了矛盾糾紛信息和社會治理事項統一歸集、統一流轉、統一處置,形成矛盾糾紛調處閉環。
“老板失聯,老板娘又進了看守所,我們該怎么辦?”諸暨某工廠因經營不善倒閉,嚴女士等6名職工因勞務性質界定不清,薪酬難以協調,于是來到諸暨市綜治中心尋求幫助。經受理窗口登記賦碼,事件通過浙江解紛碼后臺流轉到入駐中心的職工調解委員會和商事糾紛調解委員會。兩家調委會合力調處,最終幫嚴女士等人拿到了應得的勞動報酬。
一站式、一碼管,當事人不僅能隨時查看辦理進度,還能在結案后對案件辦理情況進行評價。調解員宣華介紹,如若調解不成,案件還能流轉至仲裁委進行仲裁。調解員也會持續跟進回訪,全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千條線”擰成一股繩,在貫通協同中發生“化學反應”。以綜治中心為樞紐,浙江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構建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多元互補的大調解格局,基層許多以前“看得見、管不著”“管得著、看不見”的問題,在協同聯動中得到解決。
法治軌道——群眾的事有人辦、依法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無論是處理問題、化解矛盾,還是作出決策、部署工作,都要堅持以法律、法規和政策為尺度。
如何強化法治意識,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推動在法治軌道上定分止爭?過去一年,浙江動作不斷:
省兩辦出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的意見;
召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現場會,總結探索優化工作體系、方法路徑,推動各類矛盾糾紛在法治軌道上流轉化解;
召開全省“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現場推進會,對依法化解矛盾糾紛和加強各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在此背景下,全省各地各部門深刻認識和把握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法治屬性,持續探索優化工作體系、方法路徑,推動綜治中心各入駐部門按照法定途徑依法履職。
打通法治化“路線圖”,寧波市鄞州區以三級綜治平臺為綱,探索構建“一站解紛、全鏈循法”新陣地,推進矛盾糾紛“村社—街鎮—區縣”層層落實、逐級化解。
推進案件依法流轉、分類處置,湖州健全“信訪打頭、調解為主、訴訟斷后”協同處置機制,暢通簡易案件分流下派、疑難案件上報處置的渠道,構建分級分層調處工作體系。
發揮司法作用定分止爭,全省基層法院訴訟服務團隊100%入駐縣級綜治中心,開展指導調解、訴調對接及立案、速裁快審等工作,協同各部門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權利義務統一中判斷對錯。
充分發揮仲裁“前置、終結、三方、高效”制度優勢,全省人社部門調解仲裁機構全部進駐縣級綜治中心,專業辦理爭議案件,參與聯動化解,針對性地提供政策宣傳、法治體檢、用工指導、以案釋法等服務,切實把爭議隱患發現在前、解決在先。
……
依法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理念更加牢固、路徑更加清晰、制度更加健全、氛圍更加濃厚。
依托綜治中心,浙江各地各部門把各種矛盾糾紛納入法治軌道依法化解,以法律關系的確定維護社會的穩定,確保群眾的事有人辦、依法辦。
數字賦能——為基層治理插上信息化翅膀
點開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協同應用數據駕駛艙,全省接待人數、糾紛總數、調處成功率、辦結率……各項底數盡收眼底。
作為全省矛盾糾紛統一受理入口,協同應用將矛盾糾紛層層遞進流轉,切實壓實各級調解組織責任,有效破解了以往責任主體不明、調解資源缺乏整合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只是浙江以數字賦能綜治中心建設的冰山一角。
浙江深知,以信息化技術賦能基層治理,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借助數字化改革先行優勢,浙江把數智賦能作為社會治理新路徑先行探索,建設起一整套支撐綜治中心高效運行的“業務協同”系統。
推進綜治信息系統迭代升級,整合集成矛調協同應用、解紛碼等平臺功能,調解、仲裁、復議、信訪、訴訟等部門系統協同對接,打造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綜治工作骨干系統;
充分利用全國跨部門大數據辦案提質增效試點契機,推動各個領域矛盾糾紛、治安防控等社會治理90項13.5億條數據共享歸集,全面賦能社會治理建設和平安穩定工作;
開發“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模塊,為各地各部門矛盾風險排查化解、流轉交辦、研判分析提供支撐……
一項項頂層設計落地落實、一個個堵點被全力打通,全省綜治中心建設在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共同推進中產生融合聚變——
平臺運行高效順暢,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不斷增強,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根基不斷鞏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正在加速形成。